世界一流海洋港口
青岛、烟台、日照、威海、潍坊、东营、滨州七个沿海港口的省港口集团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发展,交出了领跑世界的答卷:2020年,货物吞吐量突破14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箱;新增集装箱航线35条,其中外贸航线18条,集装箱航线总数达到300条,在疫情影响下实现逆势增长。在刚刚过去的2月,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、集装箱吞吐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,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,让传统春节淡季不淡、绩效飘红,跑出了新年“加速度”。可以说,山东省港口集团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港口运营商、世界级港口群。
除了“量”的飙升,还有“质”的进阶。作为全国“智慧港口建设试点单位”,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全球领先,国际首创“氢+5G”智慧绿色发展模式为全球港航业提供了中国样本。尤其引人瞩目的是,以张连钢为带头人的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“连钢创新团队”破解一系列技术难题,构建一整套技术标准,建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,成为工业互联网在港口场景中应用的成功案例,为全球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设运营的“中国经验”“中国方案”,被授予“时代楷模”荣誉称号。
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
1、全球航运格局重塑,中国港口必须抢占C位
全球贸易90%依赖海运,港口就是国家经济的“流量入口”,我国虽拥有上海港、宁波舟山港等吞吐量巨头,但智慧化、绿色化水平仍是短板,现在欧美港口加速智能化升级,东南亚新兴港口低价抢单,咱们得把“大而不强”的标签撕掉,打造效率高、成本低、服务好的世界标杆。
2、硬核科技才是核心竞争力
青岛港全自动码头吊装效率比人工快30%,洋山港5G无人集卡让物流“零等待”。自动化、区块链、物联网必须全面铺开,让货物从进港到出港全程“云上跑”,举个例子,天津港用数字孪生技术模拟台风天调度,效率直接拉满,这套经验值得全国复制。
3、左手“一带一路”,右手RCEP,织密全球港口朋友圈
中老铁路直通泰国林查班港,缅甸皎漂港成印度洋新枢纽。国际中转、多式联运玩得越溜,越能抓住RCEP关税优惠的红利,说白了,港口群得学会“组队打怪”——长三角港口搞内贸联盟,粤港澳专攻跨境物流,每个港口都要有“杀手锏”业务。
4、绿色港口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死线
国际航运巨头马士基已砸百亿造甲醇动力船,咱们港口还在烧柴油就out了。LNG加注、岸电系统、光伏码头必须成为标配,黄骅港用“风光储氢”实现零碳运转,秦皇岛港靠AI算法减少30%能耗——这些真金白银的案例,才是说服国际货主的关键。
5、人才池子不深,再好的码头也白搭
现在既懂港口管理又会Python的数据分析师,薪资比传统岗位高2倍。校企共建“港口大脑”实验室、设立跨境物流硕士点才能解决人才荒,广州港和华为合办“智慧港口训练营”,三个月培养上百名复合型技工——这种模式就该全国推广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什么是世界一流海洋港口?
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通常指的是在货物吞吐量、港口设施、物流效率、智能化水平、绿色环保等方面都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港口,它们不仅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枢纽,还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,提升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。
2、为什么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很重要?
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,它能提升国际贸易效率,降低物流成本;港口的高效运作能吸引更多国际投资和贸易;绿色智能化的港口建设还能推动可持续发展,减少环境污染。
3、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方面有哪些优势?
中国在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方面有多重优势:一是拥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,如上海港、宁波舟山港等;二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,一带一路”倡议为港口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;三是中国在港口智能化、自动化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。
4、如何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建设?
加快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,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和效率;二是推动港口智能化升级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运营;三是注重绿色环保,减少港口运营对环境的影响;四是加强国际合作,提升港口的全球竞争力。
本文来自作者[贵康朋]投稿,不代表爵卫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fuyunsi.com/zlan/202503-60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爵卫号的签约作者“贵康朋”
本文概览: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、烟台、日照、威海、潍坊、东营、滨州七个沿海港口的省港口集团目前经过一年多的发展,交出了领跑世界的答卷:2020年,货物吞吐量突破14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突破...
文章不错《世界一流海洋港口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》内容很有帮助